买房在县城?
Charles Demuth • 1920
上篇文章我感觉自己没说完,还想说几句。其实不考虑是否能适应老家生活,管他灵魂不灵魂的。最难的依然是收入这件头等大事。
在老家能做什么,最好的收入就是公务员或者能跟当地政府的相关项目沾上边的业务。剩下的还能干嘛?开个小店?赚了还是赔了不说,一般人是没什么钱做生意的。还有,做淘宝,当地有好的货源吗?当地有集中开淘宝的,少数人做大,多数人恐怕也就是维持基本生活。
上面有人,家里有钱,事业单位公务员。只有这些人可以在小地方过得还算滋润。家庭越普通越应该往大城市走。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根据基本的规律可以大胆猜测。全国目前上千个县城,其中大多数的未来一定是荒无人烟。别看基建搞得尘土飞杨,商品房林立,商场崭新。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极化,就是几个人口聚集的超大城市,以及一些人烟稀少但地域广阔的特色产业区。美国,东西海岸聚集,日本这个国家几乎等于东京,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负增长的情况下,大东京圈的人口依然是净流入。日本曾经有过短暂的逃离东京的口号,很快人们都又回去了。挡不住的规律。
所以我之前说回村盖房不如村口发钱。现在回村盖房的人也许不多了,但不少人在县城买房。但今天在县城买房的行为就如同几十年前外面辛苦大半辈子回村盖房。在选择上总是慢了一拍,做出最错误的投资。买房是一大笔支出,甚至是多数人这辈子最大的一次。如果你买在一个注定萧条的小县城,这跟在荒郊野外盖个房子的行为无异,后者还更便宜。
当然我说的不是百分百,必然有些县城能够发展得不错,可能还能在未来成为“小而美”的典范县城。我说的就是大概率,多数县城必然萧条。平衡发展只是一厢情愿。所以不要问我某某县城有未来吗?我不知道。粗略地判断,相比之下,南方的县城更有机会存活。因为制造业都在南方,江浙广东福建,工厂还冒烟就有大量工人,如果是个产业群,就有更多工人,足够支撑一个县城的正常运转。
至于三万多个乡镇会消失得更快。每一年都新人出走,农村人往城里跑,或者往本省最像样的城市跑。大学生毕业之后,第一选择就是大城市,这个趋势在信息的刺激和交通的高效之下会越来越明显。
三十年前,只要敢走出老家去大城市,因为能干的不多,开个小店干点杂货,随便干什么,只要留下来,三十年后的财务状况基本打败当年99.99%的人。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最真实的案例。今天去大城市的年轻人虽然非常辛苦,这种辛苦不是当下独有的,当年勇于闯荡的人不比今天的年轻人轻松,因为市场上哪有什么工作机会。今天看起来更艰辛是对比出来的,因为现在大城市里出现了很多混出来的有钱人。收入上的差异明显。但人们往往会被当下的差异蒙蔽,以为这辈子都熬不出头了。这一点有点像股市,一支好股票能拿住二十年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响应错误的违背规律的号召,未来的代价是自己承担。当下的大城市里的一些不友好政策对所有人都是困难,非常遗憾的现实。除非一个人确信回老家有更长远的发展,注意不是当下一两年内的收益,而是看长远,那么就不应该犹豫。人不能仅仅因为路上多了人为的路障而选择改变正确的方向。我们期待有一天路上的这些障碍能够被拆除,但不应该掉头往回走。
「近期更新」